【摘要】6月18日,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江苏省老龄文明学术大会在江苏南京成功举办。
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研究员李佳发表了题为《从“关心”到“国家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探索》的精彩演讲。
“十四五”时期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
“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口老龄化将发生哪些新变化?
第一,人口老龄化程度从轻度转为中度。目前,国际上普遍将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衡量老龄社会程度的标准,超过7%但低于14%为轻度老龄社会;超过14%但低于20%为中度老龄社会;超过20%但低于40%为重度老龄社会;超过40%为超重度老龄社会。2021年末,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突破2亿,达到2005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达14.2%。以此为标志,我国已从轻度老龄社会转为中度老龄社会。
第二,人口老龄化速度从快速转为急速。2022年起,随着1962-1976年第二次出生高峰人口进入60岁,我国将迎来第二个老龄人口增长高峰,60岁以上老龄人口年均净增加突破1000万。到“十四五”末期,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将突破3亿人,占比将超过20%。
第三,人口总量进入零人口增长波动时期。零人口增长,理论上是指出生人数加迁入人数正好等于死亡人数加迁出人数。长期连续的零人口增长,就构成了静止人口,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理想人口状态。但大部分的零人口增长都只是一个短暂的时期,是人口增长由正转负的一个发展过程。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持续走低,2021年末,我国人口数较上年末仅增加48万人。这表明,我国已经进入“零人口增长波动期”。
第四,迎来“家家有老人”。“十四五”期间,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将开始进入70岁以上的中高龄期,第二次出生高峰人口步入60岁的老龄期,“4-2-1”家庭的数量快速增加,家庭中的养老照护需求快速增长。
地方政府:针对“安心老去”下功夫
很多地方在推动银发经济发展时,认知往往还停留在健康产业、养老产业的层面上,甚至局限于单一的养老服务行业,严重束缚了自己的头脑和手脚。例如投入大量土地和税收优惠,推动以养老为主题的“养老小镇”或以健康为主题的“健康小镇”,引进国外养老集团入驻成立高档养老社区,建设以养老或医养结合为主题的产业园区。
地方在推动银发经济发展时,一定要结合当地老龄化特点,理清思路,科学施策。这个“科学”非常重要。对企业来说,地方提供的土地和税收优惠固然重要,但这些举措都只是“节流”,还算不上“开源”。特别是银发经济刚刚兴起,还没有形成很好的商业模式,有很强的不确定性,需要大量的尝试和创新。为此,地方一是需要为企业提供全面完整的人口数据,如各年龄群体的分布情况、收入水平、家庭状况、需求特征等。二是可以参照无人驾驶试点区域,为企业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提供重要的环境和政策支持。例如,通过建设适老化试点街道,为构建适老化社会提供试点;通过实施养老服务负面清单制,尝试多样化养老产品与服务;通过设立免费WiFi覆盖区域,推动智能化与老龄化的融合发展之路。
地方推动银发经济,关键是要立足当地特点,搭建起一个具备持续性、协同性、集聚性的示范体系,引导关键企业进入其中。只有这样,才能培育一个多行业、多领域相融合的新兴银发产业,形成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的新型银发经济。
更重要的是,地方在构建银发经济产业链时,一定要跳出“养老企业”的小圈子,找到能够在推动银发经济发展中催生“化学反应”的“关键企业”。举例来说,一是从事新材料研发的企业,推动研发成人纸尿裤、护理垫、护理湿巾的新材料,老人衣服鞋帽的新材料等。二是从事人工智能企业,推动研发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智能传感、智能监测、智能评估等新技术。三是新型人力资源企业,推动老龄人才开发、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培训等新职业。四是平台企业,推动建立在适老化基础设施上的创新型政务和社会支撑平台,为全龄群体提供全面的管理和政务服务产品,完善各类社会组织分工,形成新的生态结构。五是新型技术评价或适用性评估实验室,推动环境无障碍产品、社会适老化产品的质量提升和市场普及。
人的变化——
影响和决定未来中长期发展的关键要素
制度、技术和人,是影响社会中长期发展的三大核心要素。他们作用于社会,又通过社会彼此作用。从石器时代、铁器时代到机器时代,从狩猎社会、农耕社会到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正是在制度和技术的共同作用下,人这一要素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老龄化、少子化、单身化、人机化……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纵观历史,工业化催生了工业社会,信息化催生了信息社会。在老龄化的持续发展和冲击下,社会特征、关系、结构等各个方面必将发生整体性、持久性和不可逆变化,由此产生一种新型社会形态——老龄社会!